bet5365官方网站

搜索

清华才女孙兰的一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彭淑玲  来源:建湖日报   发布时间:2016-05-19 11:19:35

  在《建湖组织志》上,我看到了一个让我惊讶的名字,孙兰。这个名字我最早是在《鲁迅日记》里看到的,日记的注解提到她是盐城人,自然会多留一点心。后来在一些资料中看到她曾随新四军来盐城,但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在建湖工作过。
  《鲁迅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1933年3月13日,午后韦姑娘来。1934年10月28日,晚得韦伊兰信片。1934年10月29日,上午访伊兰。1934年11月22日,得伊兰信。1935年11月11日,得韦女士信。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韦姑娘,韦伊兰,伊兰,韦女士,说的都是孙兰,想来鲁迅先生是很熟悉孙兰的,孙兰当时20岁,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并参加了左联,是学生运动的骨干。
  组织志上记载孙兰在建湖的具体工作时间为1942年5月至1944年11月,有两年半时间,职务是文教科科长。
  我身边有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记得孙兰,说她很漂亮、洋气,为人热情又谦和,冬天时喜欢围一条围巾,有时也与当地人一样,赤脚穿草鞋。她在这里搞教改,带着学生们开展跑反教学、游击教学、民主教学,上冈中学、海南中学、楼夏的群英中学她都去过,去时会单独给学校的女学生讲生理卫生,给落后的乡村带来新鲜洋气的生活。1943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在高作的王家祠堂办青年干部学校,说是学校,也就是70个人的一个班级,孙兰既是校长,又是教员,她的风采折服了许多青年人。在她的帮助下,高作组建了文工团,私下里,她用自己的银元买东西给演员们吃。
  孙兰,原名韦毓梅,笔名余平、阿平、姜平、余岚、赵岚、林潭,1913年出生,盐城郊区秦南人,家境丰裕,世代为地方望族,父亲是抗战胜利后参与主持审判过陈壁君等战犯的检察官韦维清,沪上名律师。7岁时,孙兰随父母离开盐城去上海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8岁的孙兰带领学生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痛陈国难,呼吁抗战。1932年5月,19岁的孙兰组织学生到上海南市体育馆听取宋庆龄的演讲和筹备抗日救亡游行,不幸被拘捕,入狱后在父亲的活动下很快就保释出狱。孙兰的行为与想法,父亲是无法理解并强烈反对的。1934年夏,孙兰瞒着父母来到北平,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从此与家庭彻底决裂了。
  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孙兰,先后任社联组长、《清华周刊》书报评介栏编辑、团支部书记,是清华第一个女生革命组织民族武装自卫会的负责人,清华当时最有风采的女学生之一。《蒋南翔传》有这样的记载:韦毓梅当年是女生宿舍的一颗火种,这个人临事总是不慌不忙,很有大将风度,又善于接近群众。她把六个女同学组织起来,这个小组虽然小,但起的作用却很大。这六个女生是许留芬、韦君宜、王作民、鲁心贞、李立睿。后来她在女生中积极发展会员,最终使全校108名女生一半以上都成为自卫会的成员。
  孙兰在清华最著名的历史就是作为一二·九运动的骨干,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是清华大学。1935年12月9日,她组织清华大学的学生写政论时论,游行示威,反对独裁与专制,呼吁民主与自由,她文笔犀利,为当时一般男女同学所不及,是有胆有识的奇女子。后来为躲避搜捕,她还曾与同学在朱自清先生家避过难。朱自清先生为当时的中文系主任。后来,他们到上海各大学里去演讲,她的口才与风采感染了许多人,一时成为风云人物。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孙兰回到沦为孤岛的上海,和许广平等一起做妇女救亡工作,发动上海妇女参加由何香凝为主席、宋庆龄为名誉主席的上海妇女界抗敌后援会。据说,孙兰的改名与宋庆龄有关,宋庆龄很喜欢这个活泼干练、剪一头短发的女孩子,建议她改叫孙男,后来,这个名字就用了下来,只不过改成了孙兰,取兰字有对花木兰从军的敬佩之意。在上海,孙兰没有具体的职业,相当于一个职业救亡家,做过进步妇女刊物《上海妇女》、《妇女知识丛刊》的副总编辑和撰稿人。因性格豪爽直率,许广平私下里叫她野猫。1938年春,孙兰和王元化等6人代表上海各界人民赴皖慰问新四军,她向项英赠送锦旗的照片,陈列在安徽省云岭新四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内。皖南事变期间,孙兰的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在上海已经很危险,便到了苏北解放区,在涟水县加入新四军。
  孙兰一生中最闪亮的政治身份是中国首位女县长,对于女县长一词更准确的定位,是周恩来总理的说法,苏北解放区第一位女县长。
  孙兰做县长时才33岁,还是单身女青年,却有着超前的工作理念。孙兰经常穿着红色的衣服,背个挎包到处跑,乡民亲切地称她为“红衣女县长”。孙兰的父亲在听说女儿当县长后曾经说过,她是茅草屋里6块钱(月薪)的县长。
  孙兰的文字是很美的,甚至是温情的,若不从事政治,她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这是她曾经写过的一段文字:淮安是一个可爱的县份。人们说着颇为悦耳的淮腔,有着悠久的文化遗址,出产着大米、小麦、玉米、鲜鱼、藕,住在淮安的人,都会对她眷念起来,我曾步行许多村庄……春天,我们43万人,共同熬过了灾荒,还开了两条河,渔滨河和衡河,这两条河好似淮安的两条动脉,它将减少水灾对淮安人民的威胁……至于我,在这一年中,和淮安人民熟悉了,今天,他们受着灾难,我是绝对要和他们在一起共甘苦的。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她对政治的理解,她是一个内心多么可爱而又温暖的好女子,愿意用她的聪慧与力量,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学者葛兆光先生在《学术的薪火相传》里谈到,他曾经在清华大学旧图书馆里翻捡三四十年代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时,看到中文系学生韦毓梅1936年的毕业论文,在序文中她追问道:有人总是说如今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会了解联互方程式,他们能作解析几何的题目,他们也能懂得生物学、生理学,并且很会背地理、历史,不过,我要问:是不是青年的修养就只限于这些?
  作为一个学生,孙兰除了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与宽广的视野,还有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心。天下兴亡,一个小女子也有着天大的责任,也是一个有世界胸怀的人。

Tags:

作者:彭淑玲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 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hx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
E-mail: jhwlzx@163.com   苏ICP备11032266号  Tel:0515-8622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