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5365官方网站

搜索

水乡民俗文化的代表——恒济龙舞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3-15 08:34:54
  建湖县恒济镇是个古韵浓郁的小镇,这里的民俗活动也别有一番情趣,例如龙舞、秧歌、荡湖船、淮剧清唱等,都是年节里乡亲们喜爱的文娱活动,特别是“龙舞”,舞得尤为热烈红火,成为该镇最具独创性的民间舞蹈活动。
龙舞在该镇历史悠久,多姿多彩。一般由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们组成舞龙队,来回跑动着舞动龙头龙身。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这支由壮小伙们组成的龙舞队便要大显身手了。他们舞动的是用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精心扎制的彩龙。舞龙活动开始时,只见一条“金黄长龙”和着节奏明快、音色铿锵的锣鼓点在空中上下翻滚、左右跃腾。舞龙队员一招一式洒脱娴熟,常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恒济龙舞表演(图)

龙舞的起源

  龙舞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已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龙舞,这里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谁也说不清是哪个年代,有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里的药都吃遍了,还是不见效,只好装成老头到人间求医。大夫搭脉感到吃惊: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要他变回原形,从龙王腰间的鳞甲里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消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病之恩,龙王就告诉大夫:“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所以这里就有了龙舞的规矩。
恒济镇的龙舞,源自本镇建河村谢氏宗族。据谢氏宗族家谱记载,从其始祖皋仁公随葬品发掘实物证实,谢氏始祖皋仁公携四子于400多年前的16世纪中叶的明朝嘉靖年代(约1550年)从徽州府歙县(现安徽黄山市)迁徙至时为淮安府盐城县新丰乡的张歧里(明末后为张家庄,清初称为张谢庄,清末改称为谢家庄,也就是现在的建河村)。
过去,水、火、旱、虫、病灾连年发生,给百姓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遭遇严重旱灾时,田里颗粒无收,人们四外逃荒,抛尸他乡野郊,惨不忍睹。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谢氏六世祖这一代(乾隆后期约1703年),他们想到建成龙王庙能以水克火,现在再来个以龙克旱(求雨),不就行了吗?!怎样才能引龙出动上天行雨?他们除了在龙王庙烧香磕头求拜,还象征性地扎条彩龙引动神龙下凡降雨。后来,他们又想到把供着的静龙,变为动着的活龙,就组织青年小伙子成立一个龙舞队,以龙舞引动神龙。当时扎的第一条龙就是白龙(白象征雨水)。以后每逢干旱之年,他们就在龙王庙先烧香磕头祭拜龙形,再到庄上、田头舞龙,再后,还到周围村庄,直至外县市舞龙,活动范围,辐射百里方圆,很受人们欢迎。尤其是民国18年(1929年)大旱,当时河底干涸裂缝,人们生活用水都很困难。这支龙队从河底上玩到堆堤上;从本地,一直玩到西射阳(现宝应射阳湖镇)、兴化县的沙沟,当时人们跪拜在河的两岸,香烟缭绕、鞭炮震天迎接这条“白色彩龙”。舞完龙回来途中突然下起暴雨,河水涨起一尺多深。因此,西射阳人说谢家庄龙真灵,每逢干旱都请他们去。随着龙舞范围的扩大和声誉的影响,各地也纷纷到谢家庄拜师成立龙舞队,所以许多县市的龙舞队也引源于此。
谢氏宗族的龙舞从6世起到现在17世,历经十几代,长盛不衰,(其中“文革”期间被当做“四旧”销禁,1978年恢复),后也有其他姓氏参加。
当时龙的制作是用白洋布做龙身,用颜料画龙形,用竹条做骨架,用麻绳串联起来。玩时主力在龙头龙尾,还有就是引动龙舞的龙球。乐队有一面大锣,一面鼓,一面镗锣,大、小钗。曲调是七字锣,玩时走马咚咚咚,热闹非凡。
龙舞的耍法也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龙舞的寓意

  现在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龙舞。龙舞也称“舞龙”、“耍龙”。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舞龙的寓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彰显力量,三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在该镇还流传着一个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贬。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遂人愿。所以后来龙舞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
除了祈雨祈福,龙舞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据当地的老人们讲,他们的祖辈一直坚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禀赋龙性。同时,通过龙舞,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大概有几层意思:一是龙舞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龙舞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由于龙既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老百姓可以借助龙舞出出气了,可以按龙头、折龙身、揭龙尾,尽情地把这个帝王之象折腾、戏耍、嘲弄一番了。
兴旺人丁是龙舞的深一层寓意。这里的人们相信,龙舞舞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认为钻过“龙门”就有了成“龙”的希望)。龙舞不会白舞,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时生活再节俭的人家,这个时候一般都表现得慷慨大方。还有些人们相信龙舞对生育有利。在龙舞到门前时,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绕着厅堂转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还有“分子息”(舞完龙后分糖果礼物)、“挂红”(村长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龙舞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因为人们祈求子息、兴旺人丁的愿望代代传承,这些节目也就常演不衰。

  恒济龙舞是建湖的特色民间文化,也是一门传统艺术,从最初的求雨到如今每逢喜庆或逢年过节,民间都有龙舞庆祝的传统。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龙舞、荡湖船、打莲湘、大秧歌、新淮戏等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纷纷又兴旺起来,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美好的生活,尤其是龙舞更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越舞越热,迅速发展。到了近代,龙舞运动已发展成建湖县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1978年,恒济的龙舞队在全县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大展身手,名声大噪。龙舞被赋予了新意,成为百姓表现喜庆欢悦气氛的最佳形式,不但舞出了老百姓的心情,更是舞出了恒济龙的名声,成了各地重大喜庆节日、重大庆典,甚至个人的喜庆活动邀请的对象。从此,恒济龙舞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本县的烟花杂技节、森达集团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九龙口螃蟹节等,均受邀参与表演。周边县市的重要节庆活动也多有参与,最远还到过安徽省内县市演出。近年来,恒济龙舞代表建湖参与了江苏省首届 “农家乐”大型户外文体展演和盐城市端午舞龙大赛,表现不俗,声名远播。如今,该镇建河村、东袁村、沿南村、恒丰村、孟庄小学共有大、小龙16条,还先后帮助外地的收成村、扬州宝应县蒋堡村等地培训办起龙舞队十几支。龙舞在该镇已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健身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民运动,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能锻炼人的体魄和意志。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 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hx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
E-mail: jhwlzx@163.com   苏ICP备11032266号  Tel:0515-8622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