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5365官方网站

搜索

永远的兄弟——陈中柱与赵敬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彭淑玲  来源:建湖日报   发布时间:2013-04-25 10:09:20

  在今天的盐城市烈士陵园里,有陈中柱将军的墓。在陈中柱将军墓碑的前面,是一位叫赵敬之的烈士的墓。两座相距很近的墓,里面长眠着两个年轻的生命。在上个世纪初那个纷乱的年头里,他们是同乡,又是同窗,他们都是从草堰口镇的一个叫埝东的村子里走出来的,并且在死后也成了邻居。
  有意思的是,赵敬之为盐城地区早期的地下共产党员、革命教育家、全国著名烈士,而陈中柱为国民政府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一代抗日英雄名将,人称断头将军。分属于不同政党的两个人,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他们的理想是一致的,他们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生死之交的亲人,他们也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典范。
  有一部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纪录片,叫《兄弟》,拍的就是他们的故事。他们是真正的兄弟,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他们的友谊,有一份超越血缘的东西在里面,可与天地一样永恒。
  1906年,陈中柱出生。再过一年,赵敬之在同村出生。同在一个村子,又距离很近的两个男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陈中柱孤儿寡母,弟兄众多,家境贫寒,而赵敬之家,相对比较富裕。以陈中柱的家境,读书的理想,如同做梦一样遥远。赵敬之与自己的父亲要了双份学费,还有一份就是给陈中柱的。这样的要求,在今天来想,同样是很难的。意外的是,赵的父亲答应了。两人同在今天的阜宁县沟墩中学读书。
  在学生时代的他们,几乎就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与理想。正直做人,就是他们共同的人生观。救国救民,就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孩提时代的价值观,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秉性。他们的一生,永远是朝着这样的方向,正直、坦荡、义气。在当时的国文老师,国民党老党员陈为轩先生的培养下,他们同时参加了国民党。
  因为家境的贫穷,陈中柱靠着赵敬之家的资助读完了小学,初中。初中毕业后,陈中柱去上海谋生,当了一名电车售票员。而赵敬之,为了能与陈中柱经常见面,考入了当时与上海有一江之隔的省立南通第七中学读高中。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如自家兄弟般。
  1927年初,北伐军进入江苏,他们一起回到家乡,在家乡发动革命,扩大北伐的影响力。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接着,北伐失败,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家乡,自然是呆不下去了,他们又从家乡走出去,继续寻找自己信仰的真理。
  这一次,陈中柱与赵敬之在人生的信仰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陈中柱考入国民党江苏省警官学校,最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并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军事教官。赵敬之考入了由中共地下党主办的上海劳动大学,读土木工程系,并且在学校里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同乡、同窗、同甘共苦的兄弟,在历史的十字街头,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我想,当时的他们也许都想说服对方,可是谁也没有说服谁。但这样的选择,并没有影响彼此的友谊,因为他们的选择,都是为了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之中。
  抗日期间,国共两党是合作的。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无比真诚的。经历了血与火的离别,他们更加成熟,并且包容了。
  因为陈中柱将军很爱国爱民,一直被作为新四军的统战对象。陈中柱将军与新四军的关系,对新四军的认识,多半也与赵敬之有关。1940年的郭村之战,陈中柱成了新四军的阶下囚。赵敬之去探望他,并领来了大名鼎鼎的陈毅将军。陈中柱又从新四军的阶下囚成了新四军的座上宾。
  1940年至1941年间,赵敬之受陈毅的指示,多次去泰州,找陈中柱,说明新四军坚决抗日的决心、诚意,希望一起联合抗日,甚至希望陈中柱也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后,陈中柱与新四军有了一些秘密接触,并对陈毅将军的为人,深深佩服。
  赵敬之一直做着抗日的宣传工作,他的宣传工作,引起了国民党的反感,引起了日本人的仇恨。赵敬之,是当时苏北地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地下党员。在动员一批青年学生去皖东北受训的途中,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东台乌义巷的监狱中,并准备活埋处理。赵敬之的夫人找到了当时任国民政府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的陈中柱,请他设法营救。一个国民党的少将司令,营救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这样的历史现实,真的有点传奇色彩,今天想来,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的赵敬之,救出来后,在陈家疗伤,整整呆了一个月。这样的疗伤,是秘密的,按陈中柱当时的身份来说,也是极其危险的。一个国民党员的家里竟然住着一个共产党员。我想,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可以让很多本来很敏感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这一个月里,他们有了无数次的聊天,他们还是很想说服彼此,加入对方的政党,成为真正的兄弟,有机会为了心中的理想,一起合作。
  1941年6月,陈中柱将军在日军的大扫荡战争中,身中六弹,不幸牺牲。去世时才35岁。1947年8月,赵敬之也在一次去行署请示汇报工作的途中,遭遇了国民党的便衣队,后跳入河中,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去世时才41岁。
  英雄气长,天道有情。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结束。牺牲后的赵敬之,葬在自己的家乡,串场河边。牺牲后的陈中柱,葬在了百里之外的牺牲地泰州。作为全国知名烈士,赵敬之的墓于1986年迁往盐城市烈士陵园。而陈中柱将军,虽为国民党的将领,但作为抗日英雄,于1987年也被追认为烈士,墓地也被迁往盐城市烈士陵园。经陈夫人的请求,考虑到两人生前的关系,他们的墓地也放在了一起。这样的用心,是对他们生前友谊的敬重,也是对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直至奉献全部生命的感激。

Tags:

作者:彭淑玲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 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hx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
E-mail: jhwlzx@163.com   苏ICP备11032266号  Tel:0515-86227355